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
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益阳高新区管委会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0.01%,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67亿元,为预算的99.40%,比上年增长8.64%;非税收入完成1.02亿元,为预算的106.19%,比上年下降30.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返还性收入和一般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转等,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4%,2020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上解支出为16.35亿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结余0.83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0.63亿元、净结余0.2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8.87%,比上年增长494.64%。政府性基金支出49.5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9.17%,比上年增长283.4%。基金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上年结余等,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为49.84亿元。基金预算支出加上级补助收入安排支出等,政府性基金总支出为49.61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当年结转结余0.23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0.03亿元、净结余0.2亿元,转入下年使用。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0.73亿元(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为年度预算的101.08%,比上年增长6.98%,社会保险基金上年结余0.91亿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0.63亿元,为预算的96.3%,比上年增长6.42%。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01亿元。
(四)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至2020年12月,高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2.85 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一类债务)70.49亿元,对比上年新增专项债券14.2亿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三类债务)2.36亿元,比上年减少0.15亿元。全年纳入财政预算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2.8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0.62亿元,专项债务付息1.19 亿元,隐性债务化解资金1亿元。
今年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支持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创新、改革、发展等指导意见,不断强化财税管理,狠抓财政收入质量,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保障作用,科学配置财力,重点投向提升经济质量、债务风险防控、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圆满完成年初预定各项任务。其主要表现为:
(一)攻坚克难,实现收入稳步增长
1、财政收入量质齐升。积极协调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协税护税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现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一是财政总收入继续增长。今年以来,高新区克服了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疫情影响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的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总收入继续增长,特别是地方税收增幅全年高达8.64%,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位前列,成绩来之不易。二是收入质量高位运行。全年完成税收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分别为187798万元、96650万元,税收收入占比、地方税收收入占比分别达94.85%、90.45%,创高新区成立以来最好成绩,实现了财税工作高质量发展。
2、财源培植成效显著。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培育,逐步形成稳定可靠的财源税源。一是工业税收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工业企业税收6.23亿元,同比增长50.85%,其中:科力远电池、三一集团、惠同新材、中科宇能等企业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0.91%、87.85%、32.82%、210.93%。工业税收占园区税收的比重达32.65%,比上年提升13.65个百分点。二是商贸企业税收同步增长。全年商贸流通金融等行业实现税收4.97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37.88%、28.40%、17.13%。三是部分新引进项目陆续投产缴税,形成税收增长点。截至12月,三一汽车、中科宇能、超频三等一批新投产项目进入纳税高峰期,分别实现税收9352万元、2077万元、722万元。上述行业、新引进项目在税收方面表现的积极变化,充分反映近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果。
3、向上争资成绩巨大。今年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强力推动下,区直各职能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分析中央、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把握财政资金扶持方向,不断加强沟通联系,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20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1.98亿元,比上年增加11.02亿元,增长101.38%,其中政府专项债券17.5亿元(含资阳、赫山代发行债券3.3亿元),同比增加10.24亿元,增长141%。上述资金的争取,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也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和政府偿债压力。
(二)提质增效,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政策联动,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把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基调,务实高效推进政策措施落细落实,2020年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近2亿元,纾困惠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拨付各类企业奖扶资金12.26亿元,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质效提升,其中:三一汽车、兴盛投资等企业财源建设资金2.6亿元;金博碳素、汇盛科技等企业产业项目扶持资金5.5亿元;艾迪奥、三一中阳等企业产业扶持及科技创新资金0.39亿元,园区企业厂房租赁补贴1.42亿元;外贸促进发展扶持资金0.15亿元;科创园孵化平台运营经费0.2亿元;另外还拨付产业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支持引进信维声学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拉动效应。财政统筹安排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债券资金43.94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土地报批6.8亿元、征地拆迁7亿元、高铁新城建设21.89亿元、公益性设施建设2.38亿元、PPP项目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5.87亿元。四是努力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为民聚财、为民用财,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统筹安排上级转移支付和区级公共预算资金1.21亿元,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衔接,提高群众幸福感。其中:污染防治0.73亿元、乡村振兴0.3亿元、脱贫攻坚0.13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0.05亿元。五是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组织召开了4次银企对接会,全面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大力拓展融资担保业务空间,采用“一企一策”等方式,帮助科力远、湘投金天、味芝元等71家企园区业融资达4.3亿元。
(三)精准发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深化。深入贯彻实施新《预算法》,落实财预〔2020〕12号、湘政办发〔2020〕12号文件规定,做到“六个严禁”、健全“四项机制”,在规范财政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的同时,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一是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在编制2021年项目支出预算时以“零”为基点,结合财力状况、重要程度、上年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年度工作任务及项目准备情况,重新核定项目支出预算,打破部门预算支出结构长期固化、项目支出只增不减格局。二是严格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定期通报制度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定期通报各单位预算执行进度,督促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财政“资金量”及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实物量”。三是实施更为严格的盘活存量资金措施。对本级预算当年安排的所有支出和现有结转结余资金在年底全部收回,不再结转,确需继续使用的,由预算单位按程序重新申报预算。收回的存量资金,重点用于保障“三保”支出和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部署,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项目成本管控多措并举。一是财政投资评审强力推进。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推进评审关口前移,加大重心前置力度,投资评审向设计阶段延伸,从严控制招投标阶段预算造价,遏制高估冒算,从源头控制造价。全年完成高铁站站场及配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园、陆地特种车辆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梓山湖棚户区改造等158个项目的投资评审,累计评审金额43.36亿元,审减4.56亿元,审减率达10.52%。二是全面推行全过程设计咨询。2020年8月,学习长沙高新区等地的管理经验,选取专业设计咨询服务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设计咨询,确保工程设计方案最优、质量可控、造价可控。目前,已经完成团圆南路、云树路和邓石桥互通三个项目的设计咨询,内容涵盖勘察、道路、互通、桥涵、排水、交通、照明、绿化等专业,对优化设计、完善设计、差错漏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424条,可节约财政资金3500万元,尤其是对团圆南路线形、园区道路结构提出的优化建议,如我区吸纳采用将节支巨大。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区财政联合审计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谢林港乡村振兴道路工程采取路面钻芯检测,发现部分路面未达到设计标准厚度,区财政商建设管理局、审计分局严格按照检测报告扣减工程款57.35万元。区财政、审计以后受理市政道路项目决(结)算,均委托专业中介进行质量检测,对偷工减料的施工单位予以严厉处罚。
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为引领和契机,以绩效目标申报和绩效评价为手段,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绩效自评、绩效跟踪监控、重点评价。2020年,对丁香小学建设、谢林港镇黑臭水体整治、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资金、益阳东部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高新区朝阳产业园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空坪隙地等清扫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项目等6个高新区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5.62亿元,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相关预算单位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整改,通过绩效评价,促进预算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四)加强管控,依法筑牢风险防线
加强债务管理,切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抓建制防风险,债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区债务办梳理2018年以来中央、省、市债务管理政策要求,分析当前债务工作的风险点,并提出对应的工作措施,及时化解债务风险。二是规范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区财政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列入相应预算安排,2020年预算安排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81亿元,确保到期债务及时足额偿还。三是按照《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确定的化债期限、化债目标,按时及时足额化债。截至12月,化解隐性债务3.17亿元,为市定年度目标的120%。四是全力实施“六个一批”。严格执行国办函〔2019〕40号文件要求,积极对接各银行机构,成功缓释隐性债务26.74亿元,全面完成我区隐性债务平滑。五是有效降低综合债务率。根据省债务办《关于进一步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明晰经营性债务的通知》要求,我区申请认定经营性债务52.11亿元,省债务办审核通过46.07亿元,大幅减少关注类债务,按照省厅认定债务情况,测算2020年综合债务率为 282.71%,比上年下降543.14个百分点。六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紧密跟踪上级政策立项争资,突出抓好高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专项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今年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资金17.5亿元,累计向上争取债券资金76.15亿元,即保障了重点项目需要,同时每年节约利息支出近3亿元。七是规范管理债券资金。2020年7月,区财政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2019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督促主管单位进行全面整改,调整收回专项债券资金两笔,此工作得到财政部湖南监管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管理的通知》,从债券资金的申报、使用、管理等全面规范,督促债券单位依法使用债券资金。
(五)强化监管,着力规范资金使用
1、财政监督持续加强。一是开展单位财务检查。对土地储备中心、经济合作局2019年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规范单位财务行为。二是联合审计分局,对市场监督管理局、朝阳街道办事处2020年违规公务用餐、违规使用办公经费、违规发放津补贴、公车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三是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联合区扶贫办对谢林港镇、东部产业园办事处及12家扶贫企业的2019-2020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乡镇街道和产业扶贫实施单位在风险防范、资金备案、管理制度、账务资料、公告公示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整改意见,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四是开展畜禽退养专项检查。通过现场抽查核实栏舍面积和一户一档资料复查等方式,对谢林港镇提供的畜禽退养及规模化养殖达标排放补助数据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核减畜禽退养及达标排放资金21.84万元。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随机抽取了8个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
2、严格落实上级专项监督。一是深入推进审计问题整改。聚焦问题根源,牵头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将整改工作与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强化执行和追责问责紧密结合,将审计整改的落脚点放在推动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找准体制机制上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巩固整改成效。多轮联系沟通市审计局、市人大汇报整改情况,取得了显著效果,审计整改工作获得市人大常委认可,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高票通过高新区整改方案。二是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各项决议、审查意见。严格按《预算法》规定时限,及时将2019年财政决算方案、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预算调整方案、2021年预算方案等提交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审查,虚心接受市人大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严格按规定,及时将市人大批准的财政预决算方案、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法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等情况在网上向社会公示。
总的看,2020年财政工作面临的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么严峻的形式下,全区财政形势稳中向好,财税改革亮点频现,财政管理规范有序,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行之惟艰。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区工委、管委会科学决策、坚强领导,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总结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结构不够合理,财源培植任重道远;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预算平衡压力较大;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支出绩效、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高新区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建设“四力”高新提供财力支撑和资金保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事业;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
二是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科学分析、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坚持量入为出,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科学核定预算;坚持有保有压,不该花、不必花、暂时可以不花的钱一律不花;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
三是提质增效、调整结构。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把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把财政支持重点放在工委、管委会重大部署、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加强民生保障上。
四是从严管理、防范风险。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突出加强预算、国库、债务管理,严格落实《预算法》和相关财经纪律规定,确保财政管理规范、运行稳健。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1.58亿元(老口径),比上年增长8.3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安排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1%,非税收入1.02亿元,与上年持平;上划中央收入预算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7%;上划省级收入预算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9%。
根据新的市区财政体制测算,扣除上划市级收入6.77亿元后,区级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5.57亿元、基金预算调入资金5.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02亿元、上年结余0.83亿元,收入合计16.62亿元。
2021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4亿元,比上年增加3.55亿元,增长33.87%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72万元、国防支出2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753万元、教育支出305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68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11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04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306万元、农林水支出588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20万元、资源勘探等信息支出588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91万元、住房保障性支出1058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525万元、预备费2500万元、其他支出86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300万元,加上年结转安排支出0.19亿元、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安排支出0.82亿元、上解支出0.99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0.33亿元、年终结余0.25亿元,支出合计16.62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3.06亿元,主要为批而未供土地缓交出让金和工业用地出让收入。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0.5亿元(商业用地等土地出让收入)、上年结转0.23亿元,当年可用财力43.79亿元。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38.13亿元,比上年下降23.08%,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6.28亿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1.85亿元,加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安排支出0.06亿元、调出资金5.4亿元、结转下年0.2亿元,政府性支出合计43.79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根据2019年企业财务报表,纳入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的区属国有企业1家,企业全称益阳高新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年末资产总额199.62亿元,负债总额103.29亿元,所有者权益96.33亿元,企业利润总额0.17亿元,净利润0.17亿元。按照益财企〔2018〕55号文件规定,盈利企业按30%上交利润,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97万元。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97万元,按照益财企〔2019〕246号文件加大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50万元,余下部分按企业申报项目安排支出347万元,主要用于企业发展和还本付息。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0.81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0.26亿元、利息收入0.02亿元、财政补贴收入0.53亿元、加上年结余0.97亿元,社保基金收入合计1.78亿元。社保基金支出预算0.7亿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0.64亿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0.06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08亿元。
三、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主要措施
(一)强化财政收入管理,提升资金保障能力。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不遗余力确保收入预算圆满实现。一是持续培育财源税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入驻,巩固现有财源、拓展增量财源。二是努力完成收入目标。财税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科学研判收入形势,齐心协力抓征管,确保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三是有序出让土地。土地出让收入是当前解决发展和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资金来源,明年的土地出让预算43.21亿元,土地储备中心要科学制定出让计划和时间节点,区直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完成拟供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土地收入有序入库。四是积极向上争资。在稳增长、防风险的大背景,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是中央“开前门”的融资政策,要认真研究债券政策,重点围绕交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等方面申请专项债券,同时结合中央、省的资金投向,努力争取一批项目纳入中央、省的支持范围,争取上级预算内投资,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重点领域强投入。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呈逐渐放缓的趋势,特别是新的市区财政体制实施后,短期内财政增收不得益、财政运行偏紧的状况将成常态,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一是强化预算约束。坚持“以收定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禁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可能安排支出;坚持“有保有压”,贯彻“零基预算”理念,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该花、不必花、暂时可以不花的钱一律不花;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坚持兜牢底线,“三保”支出优先安排,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基本民生政策,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坚持绩效优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二是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积极落实财政扶持奖励政策,安排财源建设、项目扶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资金11.18亿元,支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一般预算、基金预算33.58亿元,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高发投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投引”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股参投园区产业项目,有效缓改重大产业项目投入大、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聚焦农业农村,全力实施乡村振兴。加大扶贫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支持优质粮油生产,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三)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升财政约束力。一是严控债务总体规模。除上级核准发行的专项债券外,区管委会及其部门不得新增任何政府债务,严格按照化债方案规范化解隐性债务。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控。从严审核年度投资计划,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按计划推动项目建设;建立从征地拆迁、土地报批、规划设计、投资评审、现场监督、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的全流程、全覆盖成本控制体系,探索建立“高新区建设模式”,如水电气合作建设框架、优化设计理念和道路结构层等,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三是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强做大区级综合财力同时,积极支持高发投公司强化资产经营、盘活闲置资产,联合开发名下商业土地、拓展市场化业务,不断提升公司造血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一是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选取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对各项财政收支行为进行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跟踪,切实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合规合法、安全高效。将监督检查与纠偏纠正相结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规范意见;进一步整章建制,注重用规章制度来规范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制度,积极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五)强化财政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忠诚干净担当,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工作氛围。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财政工作当中。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治理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财政财务、资产管理、金融监督、市场经济方面专业学习,全面提升财政干部履职尽责本领;深度参与到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对契合大势、看清看准的事项主动介入,积极有为,全力统筹财政政策工具,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斩断利益输送的渠道、打掉权力寻租的空间,以制度建设、制度约束为抓手,努力铸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