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益阳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3305.49公顷,涵盖益阳高新区本部和龙岭、大通湖2个片区,毗邻湘江新区,距长沙55公里。园区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国家级荣誉,2023年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81位,2024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湖南省13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第15位。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19家、高新技术企业2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主板上市企业6家,集聚三一重工、金博股份、艾华电子等企业,搭建数字经济产业园、院士专家产业园、中以科技产业园、5G+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拥有3个国家级孵化器和2家省级孵化器。202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01.79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045.16亿元、财政总收入54.31亿元。
园区历经起步创建、省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三个阶段,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两主一特”产业,正加快建设湖南未来光电技术研究院,积极培育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光电技术等未来产业,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干“新三年”,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朝着奋力挺进全国60强进而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文名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别 名益阳高新区
行政区类别开发区
所属地区华中
地理位置湖南省中部偏北
面 积33.05 km2
电话区号0737
邮政编码4130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益阳站、高铁南站(益阳南站)
车牌代码湘H
批准时间2011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区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
1994年12月至2002年1月,起步阶段。1994年12月,朝阳综合经济开发区成立,辖朝阳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8平方公里;1999年10月,益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朝阳经济开发区内建立益阳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园。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金山路、康富南路、迎宾路、龙洲路四条城市主干道相继拉通,初步奠定了园区的交通道路格局。
第二阶段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扩张阶段。2002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同年6月,益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赫山区谢林港镇委托高新区管理。这一阶段益阳高新区加快了建设益阳“新城”的步伐,在完成原区域“三纵三横”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向南扩区延伸修建了云雾山路和梅林路,拉开了南扩区建设序幕。同时,益阳市委、市政府把益阳高新区的发展提升到“高新区兴则益阳兴”的战略高度,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把高新区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打造“工业新区”上来,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以“大引进、大投入、大开发”实现“大发展”,随着建成区全面扩容提质、南扩区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以及内部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和创新,园区的软硬承载力显著提升,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第三阶段
2011年6月以来,加速发展阶段。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益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为建设好益阳国家高新区,益阳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和促进益阳高新区加快发展步伐。这一阶段,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承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以东部产业园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板块、以中南科创园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板块、以“一园两中心”与高铁新城为双引擎的中央商务板块、以康雅医养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板块、以清溪文学村庄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板块等五大板块,现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两主一特”产业,正在积极培育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光电技术、智能交互等未来产业,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任领导
党工委书记:左志锋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俊杰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谭罗垠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喻理科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工委主任:夏志才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龚志勇
区内知名企业
园区聚集了三一重工、益阳橡机、伟源科技、信维电子、维仕科技、艾迪奥、光智通讯、金博股份、科力远、惠同新材、长天新能源、湘投金天、超频三、芙蓉兴盛、传化物流、龙海商贸、国联食品、味芝元食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产业基础牢固,发展潜力巨大。
投资优势
区位优越
益阳高新区毗邻湘江国家新区,是东接东融的“桥头堡”,是“长益常”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与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产业错位发展,相互支撑,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优势
长张、长益北线高速、益衡、绕城高速公路及益宁城际干道、319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长沙55公里,距京珠高速50公里。全程高速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90公里。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及渝厦、呼南高速铁路穿区而过,拥有铁路专用货运站,并连通中欧班列直达欧洲。拥有泥湾千吨级码头,经资水抵上海通达世界各地。
配套优势
全区已建成近200万平方米的单层、多层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用房及10.9万平方米的专家人才公寓,正在建设学校、酒店、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园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开设“企业开办便利专区”,审批效率提速50%以上,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全面提升供地速度,将土地报批工作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建成征地拆迁安置大数据平台。聚力提升政务、市场、社会、法治“四个环境”,降低制度、创新、要素、物流“四个成本”,加快推进金融、政策、人才、土地“四个超市”建设,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24小时服务不打烊”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成运营省内第二家智慧“虚拟电厂”,推动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向好。
成本优势
用电方面,免红线外接入费;高压单、双电源报装分别减至17天、27天;自建变电站35/110/220kV,电价分别降0.03/0.059/0.084元/度;直购电降0.004元/度;调峰补贴10元/kW·次;1MW储能、光伏,年分别省45万元、50万元。
用水方面,报装3天;免接入设计费;施工费9折;月用水超1万吨部分优惠5%,超2万吨部分优惠8%。益阳高新智慧能源“虚拟电厂”为湖南省内第二家注册入市的虚拟电厂,通过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等降低用能成本,将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动能源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
用气方面,新企业月用气超5/10/15万m3部分优惠0.1/0.2/0.3元/m3;蒸汽价240元/吨(原280元/吨),月用热超3000吨享专线;新企业免100吨调试蒸汽。
用地方面,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容积率提升不增收地价。
用工方面,失业险1%;工伤险最高降50%;就业补贴1500元/人;小微贷400万元(贴息50%);中/高级工补贴6000/8000元/人·年,技师奖励0.5-5万元;“大国工匠”最高奖励80万元;标准化厂房平均月租金8元/平方米。
人才优势
园区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10余所知名高等院校,园区内有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近20万人。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以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或合资企业等形式开展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长期合作机制。
金融优势
园区有10多家国有及民营银行市级分支机构落户,新兴金融业态稳步发展,服务优质高效。益阳投控集团与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成立了益阳市第一支产业基金,采取“资本+招商”的新模式,重点投资我区优质企业。2025年,联合各大银行机构搭建政银企沟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银企精准对接、深度合作,为金融机构放心放贷、企业安心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政策优势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支持益阳市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益阳市电子元器件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规划,推动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项目、技术、成果向益阳市聚集,支持益阳市PCB产业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益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益阳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若干措施(试行)》,在能源、用地、用工、融资、物流等8个方面提出了18项降成本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益阳市关于支持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育留用若干措施(试行)》、《益阳市建设新时代技能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试行)》、《益阳市关于加强人才培养的若干措施(修订版)》等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职称研发人员、职业经理人。发布了《益阳高新区支持大学生创业十条》,从空间保障、资金扶持、生活服务、生态构建等方面,为大学生来益阳高新区创业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
发展成就
园区相继被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信息产业园”“中国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火炬益阳机械与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低碳示范园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荣誉,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和“专精特新”百强高新区,连续 13年获评科技部火炬统计先进单位。连续14年获评全省平安园区。在2023年度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综合排名第81位。2024年,益阳高新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13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中排名第15位,在益阳市园区中排名第1位。
发展规划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守“三高四新”先行区、东接东融“桥头堡”、产业立市和强中心城区战略“排头兵”、后发赶超“增长极”四个战略定位,锚定大干“新三年”,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奋力挺进全国60强进而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着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