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3-20
芙蓉国评论丨推进乡村建设要发扬“让地”精神
发布时间:2022-06-24 10:04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长9.38公里的东高公路提质改造项目开工一个月,安化、宁乡相邻地带两个县(市)万名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和做义工,自愿拆房让地拓路基,没有一家要补偿。

这让笔者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在老家的官邸与吴家为邻。后来两家为争夺两院落间的巷子而争执不下,张英便给家里写了封信:“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到张家开明,吴家也让出三尺地,才有了后来的“六尺巷”。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们正是秉持着这种谦让的精神,让邻里增了和气,让社会多了团结,让民族添了凝聚力,推动着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然而,市场经济给现代人带来飞速增长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养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习惯。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近年来,征地拆迁补偿政策让被征拆群体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但是,部分人也因此产生了这种想法:无论何人,无论何因,只要动土施工涉及了自己的土地、青苗,就要盘算一下自己可以拿到多少补偿。笔者所了解的某个村,多年前便已修好了水泥路,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也吸引许多村民将新房建到了路边。然而,虽然路旁楼房日新月异,但水泥路经多年磨损已千疮百孔,出行不便又成了影响村民幸福感的难题。重修道路吗?大家热切期待。真要执行吗?先给我算算占用的土地、损毁的青苗以及挖去的地坪小角可以补偿多少。这让许多热心修路、关心村里发展的人望而却步,修路之事迟迟没有实施。

获得补偿是法治社会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也应成为每个人的共识。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加强乡村建设,建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还需要加强宣传示范,引导村民统一思想,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发扬“让墙”“让地”“让利”的谦让精神,齐心协力把集体的事办好。笔者欣喜地得知,不仅在安化和宁乡,桃江县浮邱山乡金盆村在修建公路时,村民也纷纷腾让出自家田土和地坪,使“让地修路”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当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也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各地应因地制宜,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开展土地置换等方式,弥补或减少“让地”村民的损失,努力让乡村建设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个村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