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新区财政局 > 财政动态 > 预算执行
2021年3月份预算执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5 11:25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高新区财政局 浏览次数: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3,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92万元,为预算的29.32%,同口径增加5079万元,增长8.53%,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81万元,为预算的28.49%,同口径增加6168万元,增长23.00%。其中:区级留存14988万元,上划市级17993万元。

分征收部门:区税务局完成61156万元,为预算的28.54%,同口径增加3326万元,增长5.75%;财政局完成3436万元,为预算的57.27%,同口径增加1753万元,增长104.16%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3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95万元,同比增加12259万元,增长82.63%。其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22万元,增长19.89%;科学技术支出964万元,下降58.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0万元,增长154.82%;节能环保支出2136万元,增长427.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16万元,下降54.88%;农林水事务支出3059万元,增长124.60%,资源探勘工业信息等支出10338万元,增长1623.00%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3月,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88906万元,为预算的20.41%,同比增加87658万元,增长7023.8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364万元,为预算的66.88%,同比增长6900.32%3月,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08079万元,同比增加95531万元,增长761.3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04685万元,为预算的28.76%,同比增长755.62%

二、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分析

(一)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

高新区在去年圆满完成收入任务的基础上开新局、谋新篇,实现了“质量”双增。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81万元,较去年同口径增长23.00%,收入规模和增幅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7945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73%,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主体税种超高速增长

1-3月,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5.11%。一方面,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降幅度较大,除三一集团股东股息分红一次性入库大额个人所得税外,造成去年各税种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园区内各建设项目落地投产,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了财税收入增长上,从而带动多种税额大幅增长。增值税入库23546万元,同口径增长33.18%,主要是建安房地产行业交易活跃、工业增加值增长等带动;企业所得税入库12420万元,同口径增长88.98%,主要是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其他一些税种也呈现高速增长,如房产税增长85.30%,契税增长218.51%,从而带动整体税收收入的增长。

(三)规模企业稳定增长,建安房地产行业略有回升

不考虑今年上划市级三税(城建税、车船税、契税)的影响,分行业来看,工业行业入库24907万元,同比下降2.99%,主要是因为去年三一集团股东股息分红一次性入库造成的基数过大。其中,规模工业入库同比增长76.59%,金博碳素、中科宇能、三一中阳分别同比增长80.20%120.92%851.82%,同时,新兴投产项目成效显现,如国联、信维声学分别入库545万元、356万元,成为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商贸业入库10001万元,同比增长0.19%,主要是个别行业下降幅度明显,如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50.68%,金融业同比下降65.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57.14%等。建安房地产入库20401万元,同比增长0.57%,实现了今年首次扭亏为盈的局面。

(四)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基层民生和经济发展双层保障                                                                                                                                                                                                                                                                                                                                                                                                                                                                                                                                                                                                                                                                                                                                                                                                                                                                                                                                                                                                                                                                                                                                                                                                                                                                                                                                                                                                                                                                      

1-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95万元,较去年同比上升82.6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0万元,同比增长154.82%,重点稳定城乡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等的生活保障;节能环保支出2136万元,同比增长427.41%,主要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支出约1646万元;农林水支出3059万元,同比增长124.60%,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资源勘探信息支出10338万元,同比增长1623.00%,主要是安排区级财源建设资金6085万元,项目建设扶持资金3310万元,着力支持园区产业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商业服务业支出2104万元,同比增长3869.81%,其中外贸促进发展扶持资金1654万元,电子商务扶持资金189万元,重点支持外贸和电商企业的发展。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更好地履行财政在新征程中的责任和使命,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实力智力活力魅力高新做出更大贡献。

(一)夯实财源建设的主心骨。坚决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潜力;全面梳理整合各项惠企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辅导,助力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精准服务企业;重点关注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运行态势,监控重点行业纳税情况,及时分析原因,最大限度保证存量税源稳定;用好用活本级财源建设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等,强化与企业的对接,及时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园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建立健全协税护税机制,提升财政收入的质量。

(二)筑牢民生保障的篱笆墙。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污染防治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重点关注黑臭水体、生活污水的治理,支持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营造良好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乡村道路的提质改造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持续稳定对文化体育事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发挥财政对社会保障民生的兜底效用,及时发放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户、残疾人等城市困难生活群体生活的补助费用。

(三)守牢风险防范的警戒线。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积极消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健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实现对所有隐性债务监测全覆盖;积极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认真做好债务管理工作,客观分析财政承受能力,挖掘区域资产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盘活变现,降低债务偿还风险;严禁强化财政运行分析和检测,密切关注财政收支运行状况、库款保障水平等,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