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高新区自1991年创立至今,历经三十年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市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高地、益阳“东接东融”对接省会长沙的桥头堡。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拓荒期(1991年至2001年)。1994年益阳撤地建市,原益阳地区朝阳综合经济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益阳县开发区办公室、益阳市开发区办公室合并组建新的益阳市朝阳综合经济开发区。辖朝阳街道11个村,总面积15.8平方公里。
二、扩展期(2002年至2005年)。2002年1月,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赫山区谢林港镇委托高新区管理,辖区24个村、40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园区南扩正式开启。至2004年,基本完成园区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速期(2006年至2011年)。200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高新区建设上升至全市战略高度,高新区发展定位直指“工业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即现东部产业园),目标是打造新型工业园,推进“东接东融”战略实施。
四、国家高新区建设期(2011年至2017年)。益阳高新区成功晋级国家高新区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快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目标任务,理顺了园区管理体制。益阳高新区全面进入“国标”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五、高质量发展期(2017至今)。2017年10月,益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调整,明确提出了建设“实力高新、智力高新、活力高新、魅力高新”的新目标。2018年,市政府集中下放了13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园区建设全面提速。2021年,原益阳东部新区整体并入,为文旅医养板块注入了强大动力。三一重工益阳产业园、维仕科技、信维高端MLCC、金博股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入驻;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两主一特”产业加快成型,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